查看原文
其他

音频版丨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5-21)

苏美传播 江苏省美术馆 2022-06-11



为进一步推进江苏省美术馆典藏作品活化,深入挖掘和传播藏品的文化艺术价值,用名家名作来梳理和呈现江苏地域文脉的风采,由江苏省美术馆与“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联合打造的“云展厅”——《e观藏·每日一美》,依托江苏省美术馆馆藏精品资源,每日精选一幅名家书画精品,配以一篇精品赏析的美文,图文并茂,全年365天持续推送,美在每一天!让美的艺术形象、美的精彩瞬间、美的永恒精神来丰富和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让“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人们从物质小康向精神小康不断迈进。


此音频与南京市朗诵协会联合制作



15.丰子恺《江流千古英雄泪》



15


丰子恺《江流千古英雄泪》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谢蕊


丰子恺《江流千古英雄泪》

镜片 纸本设色

34cm×25.5cm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江流千古英雄泪,山掩诸公富贵羞。  子恺画

钤印

丰子恺(白文)、石门丰氏(朱文)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人,法名婴行,斋名缘缘堂等,是我国著名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师从李叔同(弘一大师)。曾创作了大量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漫画、散文,撰写了多部美术和音乐专著,翻译了多部外国文学作品。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


今天适逢第70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在这里,也借着待孩童为朋友的丰子恺先生的一幅作品,向所有的大小朋友们表达节日的祝福。


丰子恺先生的作品风格独特,寥寥几笔却透露出极具感染力的诗意,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桥梁,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件江苏省美术馆所藏的《江流千古英雄泪》,作品线条简练,民间色彩浓,画人物的脸部,不画眼、鼻、嘴,而是让看画的人自己推想,引人思索,这也是丰子恺人物画的一大特色。“江流千古英雄泪,山掩诸公富贵羞。”古诗句出自南宋文学家刘过《题京口多景楼》,诗人在登上多景楼远眺时,不禁愁绪满怀、无尽感慨,表达了对爱国英雄的景仰和对卖国求荣的奸佞之徒的愤恨。


丰子恺早期漫画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后期常作古诗新画,擅于描绘日常生活,细腻人情。他在遵循传统诗画观以水墨线条为本质的前提下,融会西方的速写与中国的诗意化,涉笔成趣,形成了既有写实性又有抒情性的绘画风格。人们形容丰子恺,往往爱用“童真”二字,因为他实在是个有情知趣的人,而童趣,也是他时常写作入画的素材,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会议》《儿戏》《蚂蚁搬家》《种瓜得瓜》《柳荫温课》等作品。他对待孩子,视为自己的朋友而从无苛责,自己也常以孩子的视野去看这个世界。这样的作品超越了时间的限制,在此时此刻,仍带给我们很多慰藉。


16.沈周《疏林碧泉图》

17.吴冠中《清水江上》

18.王鉴《仿子久笔意山水》




16


沈周《疏林碧泉图》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刘鹏


沈周《疎林碧泉图》


立轴 纸本设色

154.5x 34.5 cm

创作年代不详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疎林照白鬓,碧泉清我心。乾坤深兀兀,老大自山林。


钤印

启南(朱文)、白石翁(白文)、曾在朱屺瞻家(朱文)、徐氏子远(朱文)、缪曰藻(白文)、经卧雪斋鉴藏一次(朱文)、文子(朱文)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明代苏州府长洲县相城里人。诗文从学于吴宽,三十岁时诗文已卓然成家。书法宗黄庭坚,书风遒劲奇崛。绘画师从杜琼、刘珏等名宿。作为“吴门画派”领袖,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为“明四家”。王穉登《吴郡丹青志》稱:“先生绘为当代第一,山水、人物、花竹、禽魚,悉入神品。”先生不仅绘画成就为有明之冠,文章修养也颇为深厚,正所谓“吮墨之余,缀以短句,隨物赋形,各极其趣”。”只是文名为画名所掩。


沈周像祖父沈澄那样,无意仕途,其弟子文徵明称他为“吾石田高神仙中人”。从祖父开始,沈氏三代人共同营建其名为“西庄”的别业,成为明初江南著名的人文景观之一。其中的“有竹居”原为沈周父亲的读书之所,后来传给沈周。他在这里与吴宽、都穆、文林、文徵明等师友往还。姜绍书在《无声诗史》卷二中也说:“……先生世其家学,自坟典丘索以及百代杂家无所不窥,一切世味,寡所嗜慕,惟时时眺睇山川,掔撷云物,洒翰赋诗,游于丹青以自适。”


沈周58岁时自号“白石翁”,并在作品上钤此印章。《疎林碧泉图》当创作于晚年时期。由此涉及到艺术家的两种风格——早期的“细沈”和晚岁的“粗沈”。正如单国霖先生所指出的,晚年时期的沈周醉心于吴镇,汲取其淋漓多变的墨法,使得粗笔山水更加趋向于雄健苍劲和凝重浑厚,融南北宗于一炉。近景三棵枯树穿插有致,下有一人临流独坐,望着远处的景致,若有所思。中景和远景错落点缀的萧疏的树木增添了画面的肃杀之感。中景丘陵皴法苍劲润泽,气韵生动,远山则以大痴披麻皴法写出,松秀圆润。山上溪流和瀑布遥相呼应,增添了画面的动感,疎林、碧泉和兀坐者等物象与题画诗传达的意境相映成趣,意在画面之外。从上面钤印的收藏章可知,此作曾被清初收藏家缪曰藻及徐子远以及近现代书画大家朱屺瞻先生收藏过。缪曰藻也是苏州吴县人,为康熙丁未科状元缪彤之子,著名书画收藏家。





17


吴冠中《清水江上》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丁雅力


吴冠中《清水江上》


布面油画

60x59cm

1980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吴冠中(1919—2010),又名吴荼,江苏宜兴人。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赴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随苏沸尔皮教授学习油画及西洋美术史。195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其一生不懈地探索着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他将中国画与西方的油画进行推陈出新、融会贯通。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其油画清新、明快,富于民族特色和抒情意味。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从70年代起,兼事中国画的创新。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其画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注重点、线与墨块交融的韵律感,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和现代气息。


这幅《清水江上》为作者于1980年赴贵州清水江畔写生时所作,描绘着黔地秋色。密匝参天的树木、青色玉带的江流、低矮错落的房屋,这种“自然实像”的组合呈现出清、静、迷人的情调与一种粗犷的原始之美。天空大面积的灰与低饱和的主体色调相结合,将眼前的景致装入了作者对于“秋”的情感基调中。虽为实景写生,但画面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作者所擅用的“视觉意像”,略带卷曲块状的树叶、鲜明跳跃的色点、远处层叠的林木山势,烘染出一种西方的节奏感与东方的韵律之美,表达着作者对于物像的热爱,也是吴冠中先生典型的“油画民族化”的实践佳作。







18


王鉴《仿子久笔意山水》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谢蕊



王鉴《仿子久笔意山水》


立轴 绢本设色

115 x 60 cm

1658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戊戌花朝,仿子久笔,王鉴。子久画全师董巨,布景用笔专以幽深娟秀取胜,凡树枝转摺、石面向背、山形分合、扶疎纡回,各极其态。而皴法浓淡疎密随宜濡染、变化不穷,有不可言喻之妙,故于元四大家中韵致独絶,近世仿效纷纷,大都作直树枯卉、顽石平沙、鹿率寂寥,有轮廓而无皴染,自谓妙得真傅,带累子久不小。玄炤郡伯向于董巨有精诣,长卷巨幅,往往乱真,比复规摩子久,得其神髓,不徒以形似为能,渊源有自,波澜老成,宜其丘壑位置笔墨气韵于子久有过无不及也。此图峰峦浑厚,草木华滋,直是子久于三百年后现身说法,不当作模拟观,展玩之余,赞叹无已。戊戌春分二日,王时敏题于西田之绿画阁。黄一峰笔意,归村老农最为擅场,得照老此图,欢喜赞叹,作家相见,分外推服,非余子所能识也。弟吴伟业识。


钤印:玄照(白文)、王世敏印(白文)、孙之(白文)、西田(朱文)、吴伟业印(朱文)、骏公(朱白文)、遵化秦裕真赏(白文)、兔牀鉴定(朱文)、梅花庵(朱文)、秦仲文鉴赏印(朱文)、后福春宣(朱文)、祖国文化同浩鉴藏(白文)、兰雪斋印(白文)


王鉴(1598—1677年),字玄照,后改字元照、圆照、元炤,号湘碧,自称染香庵主,太仓(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廉州太守,故有“王廉州”之称。擅绘山水,以仿古功力深厚而备受人们称道,有《染香庵集》、《染香庵画跋》传世。与同时代的山水画家王时敏、王翚、王原祁合称“四王”。


 “四王”是中国清代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绘画群体,当时以正统地位雄踞于画坛。追慕董其昌,以宗古为总体特征,恪守“南宗”正脉。以传统摹古的画风在清代画坛独领风骚,通过摹古使山水画笔墨技法程式化与规范化。这种“摹古”是与真迹不完全相同的创造,古人的“仿”、“拟”、“摩”或“临” 是在目睹真迹的基础上,以背临或追忆的方式来完成的, 画家在梳理前人的笔墨技法之时,在用笔上各取所需。《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中著录,王鉴题仿黄公望(字子久)的作品多达19件。他是以自出机杼的方式,以“摹古”、“仿古”为名诠释元代黄公望之风格,这正是对董其昌复古论的实践。


江苏省美术馆所藏的《仿子久笔意山水》,笔法遒细,勾皴细润,在墨法上主要以苔点为之,依山脉布置繁密的矾头。山体布局以峭拔浑圆为势,沿“S”型向上连绵起伏,气势悠长,形成主体山脉,呈现出盘旋伸展之态,体现了遒媚隽秀的灵气。《仿子久笔意山水》为王鉴作于1658年,时年六十一岁。这一时期王鉴作品的面貌多样,仿各大家的技法要素甚为精诣,能将各家的构图、结构、形态、皴法、树法、笔墨等,加以理则化、规范化,表现出诸家本色。




19.赵之谦《魏碑七言对联》

20.吴作人《西部风情》

21.胡一川《牛犋变工队》




19


赵之谦《魏碑七言对联》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吴振



赵之谦《魏碑七言对联》


纸本立轴

221X54.6cmX2

江苏省美术馆藏


释文:骑驴应为寻诗出,放鹤还知有客来。筠亭三兄公祖大人属。

撝叔弟赵之谦。


钤印:赵之谦印(白文)、长陵旧学(朱文)、祖国文化同浩鉴藏(白文)


赵之谦(1829-1884),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huī)叔,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与吴昌硕、厉良玉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画家”在书法上,赵之谦的书法初学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书风凝练雄强,独具风格。在书法方面的造诣是多方面的,可使真、草、隶、篆的笔法融为一体,相互补充,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开辟了一方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此幅赵之谦的书法魏碑七言对联是典型的赵之谦碑体行楷作品,笔墨线条虚实有度,结体遒劲挺拔,而赵之谦魏碑书法最大的特点是重气势、韵味足,其楷书平画宽结,行笔灵活,章法自然,将魏碑与颜体唐楷自然结合,形成了“颜底碑面”的自家面目。此件作品显示了赵氏碑书的特点。笔法上,点画遒劲圆厚,起笔多用折锋,方中带圆,刚中有柔,每一个笔画的起、行、收过程都交代得十分清楚,“骑”“寻”“有”等带长横的字这个特点尤为明显;撇捺多呈蓄力甩出之态,如“放”“客”等字,与“钩捺抵送,万毫齐力”的主张相契合;结体上每个字均有一个中心,疏密对比强烈,“应”“诗”“还”等字结体茂密,体势开张,笔势飞动而不失雄浑。全联整体笔力厚重中不乏飘逸,气势朴茂流畅,体现线条和神秘变幻,作者融会了个人情性于北魏之中的创造能力。







20


吴作人《西部风情》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邹佳睿



吴作人《西部风情》


中国画 纸本镜片

40x47.4cm

1946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题识

卅五年秋后,值养辉兄于燕市嘱为补白,爰写藏原雪野中之牧民,上古风制,淡朴生涯,绝无文明社会中之钩心斗角、谄傲欺诈,地高早冷,然寒身而不寒心也,尚乞俪政,弟吴作人。

吴作人院长真迹精品,九二年五月黄养辉志。


钤印

长春(朱文)、恨不作化外人(朱文)、黄(朱文)、养辉(白文)、黄养辉(朱文)


吴作人(1908-1997),安徽宣城人。曾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20世纪30年代赴欧洲学习,先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考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回国后,先后在中央大学和北平艺专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吴作人的创作以油画为主,兼作国画。他的作品造型扎实,形象清晰,具有抒情写意的特点。抗战时期他远赴西北,有感于西北地区豪迈高昂的气氛,他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尤其是石窟壁画中蕴含的审美力量,为他的艺术发展提供了更坚实旺盛的生命力,在东西方艺术的融合方面做出了有力的探索。


这幅《西部风情》便作于1943-1945年他深入甘肃、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区之后。画面中仅以简淡的几笔墨团点出人物、牦牛等徒步一行。他笔下出现的牦牛、人物行列等,不论题材还是表现方法皆与传统中国画近乎毫不相干,几乎都是古人未曾入画的内容,既没有梅兰竹菊,也没有细笔勾勒,更没有皴擦点染。吴作人的作品并不在意表现物象的具体形态,而是以雕塑式的造型语言,用几抹浓淡墨块点染出形体,意在表现质朴有力的性格和气质。他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脱胎于他对造型规律的基本理解,也脱胎于西北之行得来的爽朗刚健的艺术氛围,虽然与传统中国画几乎可说联系甚少,但旷野中悠然自得的逆旅行人流露出的意趣却全然是东方式的体验。







21


胡一川《牛犋变工队》

文丨江苏省美术馆 刘彤彬


胡一川《牛犋变工队》


版画 套色木刻

11.7 x 19cm

1943年

江苏省美术馆藏 

胡一川(1910-2000)生于福建,大学考入杭州国立艺专。1929年加入中国第一个左翼美术团体“一八艺社”和左翼美术家联盟,为中国新兴木刻运动最早的成员。1937年赴延安任鲁艺美术系教员和鲁艺木刻工作团团长。1949年与徐悲鸿先生共同创建中央美术学院并担任党组书记、教授。1953年授命创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后改校名为广州美术学院,任院长、党委书记。曾获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日本日中艺术交流中心颁发的版画贡献金奖、韩国颁发的亚运会美术大展金奖、第二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荣誉奖、中国首界油画精品展园丁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贡献奖、广东省第五届鲁迅文艺奖美术奖。


在全面抗战时期,变工互助运动在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兴起。随着变工队规模组织的扩大和变工队组织形态的多样化,劳动互助组成为了最为典型的形式,该作品所描绘的就是牛犋变工队生产劳动的一个场景。


胡一川作为新兴木刻运动中最早一批开始创作套色木刻艺术的艺术家,包括《牛犋变工队》《闸北风景》《轰炸》等一系列作品就已经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牛犋变工队》这幅作品里,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质朴豪放的用刀和扎扎实实的造型语言。不仅如此,画面的构图和光影运用也给人以一种迎面而来、热火朝天、充满干劲的激昂情绪。我们在一个相对较低的视点去观看画面中变工队劳动的场景,这样的视角更能烘托劳动者的光荣和伟大。在木版套色作品中,如何将画面中的颜色巧妙合理地归纳概括,这幅作品做出了最好地诠释:在只用几种颜色组合的情况下又能让观者完全体会到劳作生产紧张有序的画面感。


时至今日再看这幅画,即使尺寸不大却依然会被画面的强烈情绪和风格所打动。向所有伟大的劳动者们致敬!




往期精彩回顾

🔗展讯丨“大美藏真——江苏省美术馆2019年度收藏作品展”在我馆展出

🔗喜讯丨江苏省美术馆荣获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展览项目

🔗每周回放:“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e观藏·每日一美》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8—14)附音频版

🔗每周回放:“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e观藏·每日一美》江苏省美术馆典藏精品赏析(1—7)附音频版

🔗VR展厅丨坐看云起时——江苏省美术馆藏20世纪中国画专题展

🔗公教征稿丨“云观展·童抗疫”少年儿童美术书法作品线上展

🔗江苏省美术馆“8@JAM 多元艺术推广计划” 参展艺术家公开招募通告

🔗5.18回顾|致力多元与包容——国际博物馆日美术馆特别行动

🔗预告丨“坐看云起时——江苏省美术馆藏20世纪中国画专题展”将于陈列馆展出

🔗VR展厅丨江苏省抗疫主题美术书法精品展

🔗资讯丨感动凝聚力量——“江苏省抗疫主题美术书法精品展”线上线下齐开展

🔗“感悟生活——2019江苏省美术馆艺术家作品展”线上线下齐开展

  🔗徐惠泉 疫情期间的绘画日记

🔗把传统经典当成一个“球体”,于是,我飞向它、撞击它


供 稿:孙 俊、王晓露 


监 制:宗 洁

编 辑:李 丹、李晓予

 

| 开放时间 |

9:00 - 17:00 (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 交通信息 |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

南京市长江路333号

公交:

总统府站:乘坐公交29路、44路、65路、95路、201路、202路、304路至总统府站下,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东站:乘坐公交5路、9路、25路、34路、29路至大行宫东站下车,步行15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1号出口步行300米可达。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

南京市长江路266号(陈列馆)

公交:

南京图书馆站:乘坐公交31路、313路、80路、Y2路、3路内环至南京图书馆站,步行250米可到达。

大行宫北站:乘坐公交2路、304路、31路、313路、44路、65路、68路、80路、95路、3路内环至大行宫北,步行230米可到达。

地铁:地铁2号线或3号线至大行宫站,6号出口步行300米可到达。

| 官方微信 |

| 官方微博 |

| 官方网站 |

http://www.jsmsg.com

| 咨询电话 |

025-896108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